(1)[kindheartednessandjustice]∶寬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韓非子·五蠹》
仁義之舉
(2)[gentle]〈方〉∶性情溫順,通達(dá)事理
(1).亦作“仁誼”。仁愛和正義;寬惠正直。《禮記·曲禮上》:“道德仁義,非禮不成。”孔穎達(dá)疏:“仁是施恩及物,義是裁斷合宜。”《禮記·喪服四制》:“恩者仁也,理者義也,節(jié)者禮也,權(quán)者知也,仁義禮知,人道具矣。”《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呂氏春秋·適威》:“古之君民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dǎo)之,務(wù)除其災(zāi),思致其福。”《漢書·食貨志上》:“陵夷至於戰(zhàn)國,貴詐力而賤仁誼,先富有而后禮讓。”唐韓愈《寄三學(xué)士》詩:“生平企仁義,所學(xué)皆孔周。”宋王安石《與王子醇書》:“且王師以仁義為本,豈宜以多殺斂怨耶?”清王應(yīng)奎《柳南隨筆》卷二:“方旦(朱方旦)書示云,正心誠意,道德仁義,方可看長安春色。”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十章:“銀錢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2).方言。謂性情和順善良。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我們的戰(zhàn)士,對敵人這樣狠,而對朝鮮人民卻是那樣地仁義。”洪深《趙閻王》第一幕:“倘若有人肯將我收留,讓我改邪歸正,咱從此以后,準(zhǔn)要做個仁義之人。”
仁的解釋仁é一種道德范疇,指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仁義(a.仁愛與正義;b.通情達(dá)理,性格溫順,能為別人著想)。仁愛。仁政。仁人志士(仁愛有節(jié)操的人)。仁義禮智(儒家的*思想)。仁至義盡。一視同
義的解釋義(義)ì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務(wù)。義憤。義演。見義勇為。情誼:義氣。恩義。義重如山。意思,人對事物認(rèn)識到的內(nèi)容:意義。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