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首;聚會。《禮記·大傳》:“異姓主名,治際會。”鄭玄注:“際會,昏禮交接之會也。”孔穎達(dá)疏:“際會,所以主此母婦之名,正昬姻交接會合之事。”孫希旦集解:“際會,謂於吉兇之事相交際而會合也……鄭氏專以昏禮言,非是。蓋同姓族屬漸眾,懼其離,有宗以統(tǒng)之,則不至於離。異姓男女相聚,懼其亂,有名以別之,則不至於亂。”
(2).引申為配合呼應(yīng)。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際會,譬舞容回環(huán),而有綴兆之位。”周振甫注:“際會,遇合,猶配合。”
(3).機(jī)遇;時機(jī)。《漢書·王莽傳上》:“安漢公莽輔政三世,比遭際會,安光漢室,遂同殊風(fēng),至于制作,與周公異世同符。”《舊唐書·馬懷素傳論》:“馬懷素、禇無量好古嗜學(xué),博識多聞,遇好文之君,隆師資之禮,儒者之榮,可謂際會矣。”姜可生《將之南田夢非》詩:“人生際會有如此,山川寂寥按劍起。”艾青《向太陽》詩:“這時候,我對我所看見,所聽見,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寬懷與熱愛,我甚至想在這光明的際會中死去。”
(4).縫隙。兩物體相接的中縫。《三國志·魏志·文帝紀(jì)》:“棺但漆際會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匣,諸愚俗所為也。”
際的解釋際(際)ì交界或靠邊的地方:無邊無際。天際。春夏之際。彼此之間:校際互助。人際關(guān)系。時候:值此生死存亡之際。當(dāng),適逢其時:際此盛會。交接,接近:善于交際。遭遇(多指好的):遭際。際遇。
會的解釋會(會)ì聚合,合攏,合在一起:會合。會審。會話。多數(shù)人的集合或組成的團(tuán)體:會議。開會。重要的或中心的城市:都(?)會。省會。彼此見面:會面。會見。付錢:會賬。會鈔。理解,領(lǐng)悟,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