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家克里斯托弗希欽斯也稱他是“中世紀(jì)的幼君”。
2古今大臣,侍君難,侍幼君更難。為了辦成一件事情,你不得不嘔心瀝血曲盡其巧。好在我張居正想的是天下臣民,所以才能慨然委蛇,至于別人怎么看我,知我罪我,在所不計。熊召政
3但梁冀與妹妹梁太后貪立幼君,以便把持朝政,最終立年僅八歲的劉纘為皇帝,是為漢質(zhì)帝。
4今西名有幼君,無血脈之屬,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復(fù)信!但當(dāng)使兵往屯關(guān)要,皆自蹙死于西。
5戰(zhàn)將全憑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拚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
6舒明天皇有兒子,幼君繼統(tǒng)的事兒也史不絕書,為什么讓皇后繼位呢?這跟圣德太子的兒子山背大兄王有關(guān)系。
7但是,幼君一旦長大,就憎惡外戚專橫,想壓制或者排除他們。
8幼君開拓者?步行者氣勢洶洶可以預(yù)料,但沒有想到西區(qū)的開拓者也不遑多讓,21勝4負(fù),勝率只在步行者之下,真是令人大跌眼鏡。
9聰睿的多爾袞提出肅王既然退讓,“無繼統(tǒng)之意”,那就立先帝之子福臨,不過他年齡還小,我和濟(jì)爾哈朗左右輔政,待幼君年長之后,當(dāng)即歸政。
10活人當(dāng)“替罪羊”的,可參見古時帝王幼時的“伴讀”,幼君背不出,伴讀挨打;幼君闖禍,一定治伴讀的罪。
11慈禧太后到了自知不起的時候,光緒帝雖先死去,她仍然貪立幼君,以免翻她從前的舊案。造句 網(wǎng)
12毛利家取代了大內(nèi)家在中國地區(qū)的地位,而尼子隨著晴久的去世和幼君義久的繼位走上了滅亡的不歸路。
13從上面的事例也可以看出,王曾、王珪等名相,雖然沒有被叫到皇帝床前托付幼君,但他們卻在立嗣、太后臨朝等重大事件中充當(dāng)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14如果是賢明的帝王尚能制定一些比較適當(dāng)?shù)恼?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起用一些清廉正直之士;相反的昏君、暴君或幼君,便給官吏貪贓枉法提供可乘之機(jī)。
15清朝后期的嘉慶帝為庸君,道光帝為愚君,咸豐帝為懦君,同治帝為頑君,光緒帝為哀君,宣統(tǒng)帝則為幼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