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xì)流,故能就其深。司馬遷
2,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zhǎng)。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3,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lè)推而不厭。以其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
4,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xì)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5,孰能無(wú)為,故能使眾為也呂氏春秋。民諺
6,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故能成其深!
7,世上的事情能洞察了解,人情世故能熟悉通曉,這就是學(xué)問(wèn)。意謂書本之外也有學(xué)問(wèn),人要善于從生活中學(xué)習(xí)。
8,泰山不讓杯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捐細(xì)流,故能就其深。
9,天長(zhǎng)地久。天地所以能長(zhǎng)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zhǎng)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wú)私邪?故能成其私。
10,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11,在貴而忘貴,故能以貴下民;處高而遺高,故能以高就卑。
12,士不厭學(xué),故能成其圣。管仲
13,中和之質(zhì),必平淡無(wú)味;故能調(diào)成五材,變化應(yīng)節(jié)。
14,孰能無(wú)為,故能使眾為也。
15,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6,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
17,飲食有常節(jié),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18,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xì)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司馬遷
19,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
20,金玉滿堂莫收,古人安此塵丑。獨(dú)以道德為友,故能延期不朽。嵇康
21,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xì)流,故能就其深。
22,與人交,推其長(zhǎng)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24,失敗是什么?沒(méi)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guò)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故能成其深!
25,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zhǎng)。
26,其知道者,法則陰陽(yáng),和于術(shù)數(shù),飲食常有節(jié),起居常有度,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27,人君之能異于此:故臣以自任為能,君以用人為能;臣以能言為能,君以能聽為能;臣以能行為能,君以能賞罰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眾材也。
28,古之人,法于陰陽(yáng),調(diào)于術(shù)數(shù),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歲以上,不以為長(zhǎng)壽者,職此故也。
29,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
3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wú)私邪?故能成其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