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三國時吳國。因其地處江東,故名。《文選·左思<詠史>之一》:“長嘯激清風(fēng),志若無東吳。”李善注:“東吳,謂孫氏也。”明梁辰魚《浣紗記·謀吳》:“休憂慮,料堂堂廟謨,看瞬息間指揮談笑滅東吳。”
(2).泛指古吳地。大約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江蘇、浙江兩省東部地區(qū)。《晉書·食貨志》:“東吳有齒角之饒,西蜀有丹砂之富。”唐杜甫《絕句》之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宋陸游《鷓鴣天·送葉夢錫》詞:“家住東吳近帝鄉(xiāng),平生豪舉少年場。”太平天囯葉春森《建天京于金陵論》:“﹝金陵﹞包東吳而連北越,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戰(zhàn),處可以守。”
東的解釋東(東)ō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jīng)(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jīng)度或經(jīng)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后,重新恢復(fù)地位)。付諸東流。主人(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道主(泛指
吳的解釋吳ú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擴展至淮河下游一帶:吳鉤(古代吳地出產(chǎn)的一種*,后泛指鋒利的刀劍)。吳越同舟(喻過去的仇人由于當(dāng)前利害一致而成為朋友)。中國東漢末年三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