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說中無角的龍。《荀子·賦》:“螭龍為蝘蜓,鴟梟為鳳皇。”《后漢書·張衡傳》:“伏靈龜以負(fù)坻兮,亙螭龍之飛梁。”李賢注引《廣雅》:“無角曰螭龍。”三國魏曹操《精列》詩:“愿螭龍之駕,思想崑崙居。”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拾遺和補闕,所用的印信是盤著螭龍的。”
(2).傳說中的鳥名。《文選·枚乘<七發(fā)>》:“螭龍德牧,邕邕羣鳴。”李善注:“螭龍、德牧,并鳥。形未詳。”
螭的解釋螭ī古代傳說中一種沒有角的龍。古建筑或器物、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作裝飾:螭頭。古同“魑”,魑魅。部首:蟲;
龍的解釋龍(龍)ó傳說中的一種長形、有鱗、有角的神異動物,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作雨:龍舟。龍燈。龍宮。龍駒(駿馬,喻才華出眾的少年)。畫龍點睛。龍蟠虎踞。古生物學(xué)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