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詞動聽的辭令。《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之無文,行之不遠(yuǎn)。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戰(zhàn)國策·秦策一》:“繁稱文辭,天下不治。”《韓詩外傳》卷十:“故使者必矜文辭,喻誠信,明氣志,解結(jié)申屈,然后可使也。”
(2).亦作“文詞”。文章。《史記·伯夷列傳》:“余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可概見,何哉?”《史記·儒林列傳》:“是時(shí)天子方好文詞,見申公對,默然。”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文辭超卓,四座嘆之。”宋司馬光《賢良策問》:“國家比下詔書,以延天下豪俊之士,待之以不次之位,豈特以學(xué)問之富貴為賢良,文辭之麗為方正邪?”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結(jié)構(gòu)》:“文詞稍勝者即號才人,音律極精者終為藝士。”梁啟超《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jié):“節(jié)性(王符)、公理(仲長統(tǒng))雖文辭斐然,然止于政論。”
文的解釋文é事物錯(cuò)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文錦。刺畫花紋:文身。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文盲。以文害辭。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guān)的:文憑。文藝。文體。文典。文苑。文獻(xiàn)(指有歷史價(jià)值和參考價(jià)值的圖書資
辭的解釋辭(辭)í告別: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別。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解雇:辭退。同“詞”。優(yōu)美的語言:辭藻。修辭。講話;告訴:“請辭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