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喻民可擁護(hù)君主,也能推翻君主。《荀子·王制》:“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
水則的解釋立于水中測量水位高低的標(biāo)尺。《宋史·河渠志五》:“景祐二年,懷敏知雄州,又請(qǐng)立木為水則,以限盈縮。”
覆舟的解釋.翻船。喻敗亡覆滅。《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韓非子·安危》:“奔車之上無仲尼,覆舟之下無伯夷。”明陳子龍《陳涉論》:“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