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衣甘食,茍且偷生。《漢書·韓信傳》:“眾庶莫不輟作怠惰,靡衣媮食,傾耳以待命者。”顏師古注:“靡,輕麗也。媮與偷字同。偷,茍且也。言為靡麗之衣,茍且而食,恐懼之甚,不為久計也。”《史記·淮陰侯列傳》作“褕衣甘食”。司馬貞索隱:“褕,鄒氏音踰,美也。恐滅亡不久,故廢止作業而事美衣甘食,日偷茍且也,慮不圖久故也。”亦作“靡衣偷食”。《梁書·武帝紀上》:“昔毛玠在朝,士大夫不敢靡衣偷食。”
靡的解釋靡í浪費,奢侈:靡蕩。靡費。侈靡。分散:靡散(消滅)。古同“糜”,糜爛。部首:非;
偷食的解釋.謂茍且度日。食,食祿。《左傳·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謀夕,何其長也?”杜預注:“言欲茍免目前,不能念長久。”南朝梁武帝《禁奢令》:“昔毛玠在朝,士大夫不敢靡衣偷食。”《東周列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