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說話正確,不能改變。《晉書·夏侯湛傳》:“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亦作“金口玉言”。《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許晏、許普﹞朝見天子,拜舞已畢,天子金口玉言,問道:‘卿是許武之弟乎?’晏普叩頭應詔。”清李漁《玉搔頭·飛舸》:“這位客人的話,倒是金口玉言,纔説要順風,這風就掉轉來了。”《何典》第七回:“小姐金口玉言,教我怎敢不依頭順腦。”
金口的解釋.對他人之口或言語的敬稱。南朝梁蕭統《七契》:“鄙人固陋,自潛幽藪,必枉話言,敬聆金口。”前蜀貫休《擬齊梁體寄馮使君》詩之三:“偉哉桐江守,雌黃出金口。”清李漁《意中緣
玉音的解釋∶敬辭、尊稱對方的書信、言詞∶清雅美妙的聲音皆莫不磬折玉音金聲玉色。;;《尚書大傳;召誥》詳細解釋.尊稱帝王的言語。《尚書大傳》卷四:“皆莫不磬折玉音、金聲、玉色。”漢司馬相如《長門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