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
⒈ ?奇異,不平常:怪誕(離奇古怪)。怪事。怪物。怪訝。怪圈(
)。怪話。怪異。奇形怪狀。⒉ ?驚奇:大驚小怪。怪不得。
⒊ ?傳說(shuō)中的妖魔之類:鬼怪。妖怪。
⒋ ?性情乖僻或行為異樣的人:怪癖(古怪的癖好)。怪僻(古怪)。
⒌ ?很,非常:怪好的天氣。
⒍ ?怨,責(zé)備:不怪你。怪罪。怪怨。
monster、bewildering、wonder at、blame、odd、queer、strange、quite、rather
形聲:從忄、圣聲
strange, unusual, peculiar
◎ 怪
恠
〈形〉
(1) (形聲。從心,圣(
)聲。恠曾為怪的俗字。本義:奇異;奇怪) 同本義 [bewildering;odd;strange;fantastic]怪,異也。——《說(shuō)文》
詭于眾而突出曰怪。——《論衡·自紀(jì)》
鉛松怪石。——《書(shū)·禹貢》
茍床之山多怪石。——《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
見(jiàn)怪物——《禮記·祭法》。疏:“慶云之屬。”
奇服怪民不入宮。——《周禮·閽人》
齊諧者,志怪者也。——《莊子·逍遙游》
嘻,技亦靈怪矣哉!——魏學(xué)洢《核舟記》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潄其間。——《水經(jīng)注·三峽》
后小山下,怪石亂臥,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聊齋志異·促織》
(2) 又如:怪偉(奇特雄偉);怪物相(奇異的樣子;輕蔑、難堪的臉色);怪迂(怪異而不切實(shí)際);怪譎(怪異任性)
◎ 怪
〈名〉
(1) 妖精,鬼物 [devil]
子不語(yǔ)怪、力、亂、神。——《論語(yǔ)·述而》
土之怪為獖羊。——《博物志》
山高必有怪。——《西游記》
(2) 又如:鬼怪;妖怪;精怪;神怪(神仙與鬼怪);魔怪(妖魔鬼怪)
◎ 怪
〈動(dòng)〉
(1) 責(zé)怪 [blame]
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shū)》
雖然,使后之為君者果能保此產(chǎn)業(yè),傳之無(wú)窮,亦無(wú)怪乎其私之也。——清· 黃宗羲《原君》
(2) 又如:怪責(zé)(責(zé)怪);怪恨(責(zé)怪怨恨);怪嗔(嗔怪,對(duì)別人的言語(yǔ)行為表示不滿);怪得(怪底;怪的。難怪,怪不得)
(3) 驚異;覺(jué)得奇怪 [wonder]
民怪之,莫敢徒。——《史記·商君列傳》
予怪而問(wèn)之。——?jiǎng)⒒顿u(mài)柑者言》
(4) 又如:怪底(驚怪,驚疑);怪怖(驚異恐懼);怪疑(駭異;驚異疑惑);怪懾(驚異害怕)
◎ 怪
〈副〉
[口] 很,非常 [quite; very]——用在形容詞、表示心理狀態(tài)的動(dòng)詞或動(dòng)賓詞組前面,表示程度很深。如:這口箱子怪沉的;經(jīng)常打擾您,怪不好意思的;怪厲害的;怪似(十分相像);怪熱(很熱);怪冷(很冷)
怪【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huà):9畫(huà),部外筆畫(huà):5畫(huà)
《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古壞切,乖去聲。《說(shuō)文》異也。《增韻》奇也。《風(fēng)俗通》怪者,疑也。《白虎通》異之言怪也。凡行之詭異曰怪。《中庸》索隱行怪。
又狀貌之瑰異亦曰怪。《書(shū)·禹貢》鉛松怪石。
又《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又氣變常,人妖物孽曰怪。《揚(yáng)子·太經(jīng)》怪分靑赤白黑黃,皆物怪也。
又怪哉,驚歎之詞。
又姓。《春秋元命苞》炎帝臣怪義。
又通作傀。《周禮·春官·大司樂(lè)》大傀異烖。《註》傀猶怪也。舊音怪。俗遂作怪。
又葉古僞切,音貴。《馬融·長(zhǎng)笛賦》波散廣衍,實(shí)可異也。牚距劫遌,又足怪也。《易林》五心六意,岐道多怪。非君本懷,生我恨悔。
又葉古懷切,音乖。《元稹·痁臥詩(shī)》一生常苦節(jié),三省詎行怪。《周伯琦曰》從心圣聲。圣音怪。俗作恠,非。
怪【卷十】【心部】
異也。從心圣聲。古壞切
(怪)異也。從心。圣聲。古壞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