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訛詐作奸者的錢財(cái)。
⒈ 亦作“拿囮頭”。訛詐、勒索作奸者的錢財(cái)?shù)取⒁姟皰傆烆^”。
引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嵇山會(huì)館唐大士像》:“居間曰擸縴,指稱曰太歲,勒脅曰拿訛頭。”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杜少卿 同 武書 聽了一聽,纔曉得是人來買綉香囊,地方上幾個(gè)喇子想來拿囮頭,卻無實(shí)跡,倒被他駡了一場(chǎng)。”
亦省作“拿訛”。 《醒世姻緣傳》第七十回:“把兒子 駱有莪 補(bǔ)了校尉,跟了人緝捕拿訛,也賺了許多橫財(cái),置房買地。”
⒈ 以他人隱私敲詐財(cái)物。也作「拿囮頭」。
引《醒世姻緣傳·第八〇回》:「這不是借銀子,這是來拿訛頭,耍詐幾兩銀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