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統轄軍隊。
⒉ 清代稱綠營編制的地方常備軍為“制兵”。
⒈ 統轄軍隊。
引《管子·兵法》:“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制兵也,所以偃兵也。”
唐 柳宗元 《封建論》:“善制兵,謹擇守,則理平矣。”
宋 梅堯臣 《許發(fā)運待制見過夜話》詩:“制財猶制兵,太甚則生亂。”
⒉ 清 代稱綠營編制的地方常備軍為“制兵”。 《清史稿·兵志二》:“緑營規(guī)制,始自前 明。
引清 順治 初,天下已定,始建各省緑營。緑營之制,有馬兵、守兵、戰(zhàn)兵。戰(zhàn)守皆步兵。額外外委皆馬兵。綜天下制兵都六十六萬人。”
鄭觀應 《盛世危言·練兵》:“夫制兵既不可用,即當隨時裁革,更補練勇,以節(jié)餉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