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iththepropermethod]∶得法
領(lǐng)導(dǎo)有方
(2)[disofontey]∶有違
此事只好得罪,有方尊命了。——《鏡花緣》
(1).猶四方,各方。有,詞頭。《書·多方》:“猷,告爾有方多士,暨殷多士。”孔傳:“王嘆而以道告汝眾方與眾多士。”《國語·鄭語》:“於是乎先王聘后於異姓,求財於有方,擇臣取諫工而講以多物,務(wù)和同也。”韋昭注:“使各以其方賄來,方之所無,則不貢。”
(2).有一定的去向、處所。《論語·里仁》:“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何晏集解:“鄭曰:‘方,猶常也。’”邢昺疏:“父母既存,或時思欲見己,故不遠(yuǎn)游,游必有常所,欲使父母呼己,得即知其處也。”
(3).有道;得法。《莊子·人間世》:“有人於此,其德天殺。與之為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為有方,則危吾身。”陸德明釋文引李頤曰:“方,道也。”南朝宋顏延之《陽給事誄》:“瓉少稟志節(jié),資性忠果,奉上以誠,率下有方。”唐韓愈《答李翊書》:“君子則不然,處心有道,行己有方。”清曾國藩《新寧劉君墓志銘》:“既而經(jīng)紀(jì)有方,智足以擴(kuò)其業(yè),利足以仁其三族。”如:領(lǐng)導(dǎo)有方;指揮有方。
有的解釋有ǒ存在:有關(guān)。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表示發(fā)生、出現(xiàn):有病。情況有變化。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表示大、多:有學(xué)問。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
方的解釋方ā四個角都是暗乃謀咝位蛄雒娑際侵苯撬謀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階印保!邸數(shù)學(xué)上指某數(shù)自乘的積:方根。平方。開方。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一邊或一面:方向。方面。地區(qū),地域: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