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體牽羊,以示降服順從。《左傳·宣公十二年》:“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杜預注:“肉袒牽羊,示服為臣僕。”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前趙·劉聰》:“帝肉袒牽羊,輿櫬銜璧,出降東門。”北齊魏收《為東魏檄梁文》:“若吳之王孫,蜀之公子,順時以動,見機而作,面縛銜璧,肉袒牽羊,歸款軍門。”亦省作“肉袒”。《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士卒易保,人不肉袒。”李賢注:“《左傳》鄭伯肉袒牽羊以降楚,言關中士卒易與保守不降下也。”
肉袒的解釋脫去上衣,裸露肢體古人在祭祀或謝罪時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詳細解釋.去衣露體。古代在祭祀或謝罪時表示恭敬和惶懼。《禮記·郊特牲》:“君再拜稽首,肉袒親割
牽羊的解釋《史記·宋微子世家》:“周武王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及釋微子,復其位如故。”后以“牽羊”、“牽羊肉袒”、“牽羊把茅”表示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