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以苦、集、滅、道為四圣諦。又稱四諦。為釋迦牟尼最初說教的內(nèi)容,是佛教基本教義之一。苦為生老病死等;集為妄心能生起種種惑業(yè),感招苦果;滅為滅惑業(yè)而離生死之苦;道為八正道等,以能通于涅槃。《涅槃經(jīng)·圣行品二》:“又有圣行所謂四圣諦,苦、集、滅、道,是名四圣諦。迦葉,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長相;滅者寂滅相;道者大乘相。”
四的解釋四ì數(shù)名,三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肆”代):四方。四邊。四序(即“四季”)。四體(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隸、篆四種字體)。四庫(古籍經(jīng)、史、子、集四部的代稱。亦稱“四部”)。四君子
圣諦的解釋梵文的意譯,即神圣的真理。佛教基本教義之一。《俱舍論·分別賢圣品六之一》:“何義經(jīng)中説為圣諦,是圣者諦,故得圣名。”參見“四圣諦”。